胡祖豪 Hu
諮商心理師
#多元性別 #親密關係/伴侶/婚姻/分手/離婚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 #生涯發展/職場困擾 #兒童青少年與親子諮商 #長照心理議題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治療師/長照中心主任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會員代表
【經歷】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深度職涯諮詢師
紅十字會桃園分會 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 協談心理師
屏東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專任諮商心理師
屏東縣諮商心理師公會 理事
新竹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家暴及性侵心理復原方案個案管理員
新竹市曙光女中 兼任輔導人員
苗栗縣政府 員工關懷小組 培訓員
【關於治療師】
投入助人工作十年有餘,貌似年輕卻已不能在小朋友面前自稱「哥」的「大叔心理師」,正邁向四十人生關口,以平均壽命來說人生將近過半,深感生命的有限與急迫性。關注多元性別與多元族群、愛與被愛、中年危機、生涯發展(含職業V.S志業)、人生意義與價值、渴望的生活、重視的關係以及人生想活出的樣子。
大學念資訊管理,透過長期心理諮商整合內在分裂與陰影,創傷療癒的路程中,決定走上心理師的道路,而跨足資訊、管理與心理三項專業領域。
身為諮商的長期使用者與見證者,認為心理諮商與治療,能夠有效的幫助自己渡過的生命中的痛苦與傷痛,甚至有機會改寫未來生命故事的腳本。
【專業資格】
臺灣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
長期照護醫事人員Level 1、Level 2認證合格
【治療專長】
多元性別/性議題
情緒困擾/壓力調適
愛情議題/伴侶關係
生涯發展/職涯議題/人生意義探索
深度自我探索與整合
家庭暴力心理復原
親子關係/親職教育
兒童與青少年困擾(含過動、亞斯與自閉光譜特質)
長照復能專業服務
【治療取向】
短期危機事件處理以現實治療為主先解除當下的困境,危機暫緩後透過敘事治療融入客體關係與家族系統的視框,理解造成困擾的故事脈絡,進一步療癒與整合,改寫出自身所渴望的人生故事腳本。
【治療理念】
「讓過去的故事成為生命的積累,
細細品味,不清不濁、五味雜陳的人生,繼續前進。」
諮商是一個困難的決定,要投入不少時間、心力和金錢,卻有機會讓你搞清楚自己的生命怎麼了,進而往握自己的人生。
整理自己的生命故事,釐清問題與困擾,賦予活著的意義,看清楚自己所擁有的條件,以及生活中實際上的限制,思考如何在這些有限的資源中過的自在?
活著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必然會遇見痛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生命的韌性在於能將痛苦轉換為成長的養分,度過一次一次的難關。
讓過去的故事成為生命的積累,將渴望的未來畫成人生藍圖,讓生命的發展能有所依循,細細品味這不清不濁、五味雜陳的人生,繼續前進。
More from this accountSee all
諮心字第002335號 【給來談者的一段話】 謝謝您願意為自己努力的勇氣,這樣的契機使我們有緣在文字中相遇,邀請您花幾分鐘認識我,若您對我的專業、經驗有共鳴,期待我們諮商室中的相見。 #從文化適應到陪伴生命的歷程 我來自馬來西亞一個粵語小鎮,童年時曾隨著家人到新加坡與汶萊生活數年,而與台灣的緣份則始於高中畢業,離鄉背景獨自來到台灣,我第一次體驗到為自己而活的滋味—一種自由與責任並濟的撞擊。離開熟悉的環境,身處非主流族群的社會,我經歷過徬徨與迷失,現在回首來時路竟已是二十年的光景,而我也從面對跨文化適應的混沌走到今日能陪伴生命的位置。 #見證失去與釋懷的刺青 在生活與工作逐漸明朗、一切看似平順如意的那年,生命對我開了莫大的玩笑,接連遭遇至親的離開,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沈澱、與自己相處,不再催促自己「振作、趕快走出來」,而是陪著自己凝視、練習穿越傷痛找回愛,就像烙印在皮膚上的刺青,以深刻、獨特的方式留在我的生命中。 #透過食物延續回憶與轉念 從變故的那年開始,我規律的下廚,透過烹飪和進食的過程來延續思念,試著將至親的照顧轉化為自我照顧,為自己重建熟悉的安全感,不因為害怕而不去感覺。 對我而言,一個具有療癒性的助人者,除了需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一顆柔軟開放的心更是不可或缺的條件。陪伴來談者探索內在自我,需要同理與尊重,更需要設身處地站在來談者的位置看待其所經歷的事情。我相信人都具備自癒能力,在經歷情緒風暴、生命苦難時,不盡然需要專業建議。陪伴釐清糾結、體會掙扎,如其所是的予以接納,陪伴聚焦自身最真實的需求與想法,反而是助人工作中更重要的任務。人生就像餐桌,除了努力把想吃的端上桌,更要提醒自己不囫圇吞棗,細細品嚐桌上的一切,才不至成為食不知味的遺憾。 【治療專長】 我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諮商心理學研究所,擔任精神科諮商心理師十多年期間,服務超過5000位因情緒困擾前來尋求協助的當事人,對於人際溝通、生活適應、自卑自尊、身心狀況等提供危機諮詢、深度個別心理諮商與團體諮商服務。 我善用心理動力與後現代取向的視框,整合認知與行為學派,發展出貼近脈絡與諮商期待的折衷取向。醫療體系的工作經驗強化了我的危機處理、效率及抗壓性,讓我在來談者獨特的生命經驗中,保持隨機應變的彈性與承接故事的穩定。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憂鬱、焦慮、失眠、恐慌、焦躁不安、沮喪、注意力不集中、疲倦、自律神經失調、孤獨、物質成癮、身心症 -創傷與自殺自傷議題:喪親、情傷、失婚、霸凌、暴力、自我傷害、死亡議題 -人際溝通與關係議題:原生家庭壓力、外遇、離婚、再婚、分手、婆媳關係、親子教養、職場溝通、手足競爭、人際退縮、網路暴力、中年危機、溝通技巧、關係界線、關係修復 -自我探索與個人成長:自信自尊、自我接納、自我價值、人生目標、生命意義 -跨文化/多元文化適應(可提供粵語諮商):來台適應、返台適應、外派、文化衝擊、生活調適、職涯發展、自我認同、歸屬感、跨文化溝通技巧 謝謝您的耐心閱讀,若是您在文字中看到了自己、感受到了共鳴,或是生命中正經歷著不容易,願我有幸與您結伴走一段生命探索之旅。若您希望更進一步的了解我、閱讀我的文章,網頁下方還有豐富的內容,在此誠摯的祝福您一切如意順心。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治療師 【曾任】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明倫自殺防治中心 諮商心理師 新北市衛生局自殺個案關懷訪視計畫 督導 【經歷】 板橋、樹林及土城自殺防治及情緒疾患心理衛生教育訓練 講師 亞東醫院精神科實習諮商心理師 專業督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 實習諮商心理師 台北市立中正、景美、士林、萬華、古亭國中 諮商輔導員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諮商心理學 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諮商心理學 學士 【專業資格】 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2335號
【心理師證照】 諮商心理師證書字號/第諮心字第 005875 號 【關於張澄央諮商心理師】 首先,我想請你感謝你自己。 你可能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氣、下定決心要展開諮商之旅,才有了我們在這裡交會的時刻。 你好,我是張澄央心理師。 我在單親家庭中成長,越過童年失落與家庭風暴創傷刻劃我敏感、溫暖接納、溫柔彈性、善解人意的特質;而我同時也是經歷過生死關頭的倖存者,因為基因型的罕見疾病,使我成為了全球醫學上唯一的特例,出入加護病房三次的經驗,深刻理解在生命中掙扎、知足、盼望曙光的感受。 走過家庭關係的斷裂與危及生命的重大磨難,在人生中堆疊許多「好不容易」的經驗,那些生命最輕與最重的牽絆,致使這樣的我,有了細膩的心與溫柔足以承接他人的傷痛。 一直都在助人者之路上邁進的我,也曾有過迷惘、轉彎繞路的時刻,每一次運行的偏移,都是為了有機會再修正,所以人生沒有什麼「絕對不會錯的選擇」或者「這樣做才對的路」;或許我們遇見的所有挫折苦難,都是一顆種子,期待能與你一同挖掘、灌溉、醞釀、萌芽茁壯,長成新的自己。 我常覺得教會我真正成為助人者的,除了學術的知識理論外,還有每一位好不容易來到我面前的你。感謝你的勇敢邁步,不需要成為「更好的」,就單純的成為「自己」;不需要「完全準備好」才開始,走得慢一點也可以,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獨特時區,我會陪著你一同前行。 願在生命中經歷各種磨難裡倖存的我們,也能獲得幸福。 【專業資歷】 看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臺北市立啟聰學校聽障教育資源中心 高中職巡迴輔導教師 新北市私立格致中學 專任輔導教師 【專業經歷】 看見心理諮商所 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嘉義大學家庭與社區諮商中心 兼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嘉義大學家庭與社區諮商中心-自我探索主題 團體帶領者 嘉義大學家庭與社區諮商中心-親密關係主題 團體偕同帶領者 嘉義大學家庭與社區諮商中心-哀傷失落講座 講師 嘉義市精忠社區-親職教育講座 講師 臺北市立啟明學校-生活適應與溝通主題 團體偕同帶領者 幼兒資料庫建置計畫 施測人員 【專業資格】 臺灣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諮心字第 005875 號 人工流產決策諮商專業人員初階、進階訓練 多元治療模式與系統合作專業訓練 兒童與青少年應用實務:創傷遊戲治療、認知行為遊戲治療 數位性暴力網路專業人員訓練 後現代敘事治療專業訓練 陪伴自殺者遺族實務應用專業訓練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初階訓練 CBT 認知行為療法系列訓練 【專業發表】 張澄央 (2022)。觸不到的感受—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的運用。諮商與輔導月刊,(440),16-21。 張澄央、林柏瑜 (2021)。選擇遠距教學的親子芝學習歷程探究—以國中小學教育階段為例。諮商與輔導月刊,(424),21-29。 張澄央、林宣佑、鄭翔鴻&吳芝儀 (2020)。助人工作者在性別平等教育之展望。諮商與輔導月刊,(419),19-25。 【心理治療專長】 從存在主義出發,探索個人所處的外在乃至內在不斷變化的生命意義與價值;並從認知觀點、敘事治療等來理解個人自身的經歷,協助你理解問題從來只是問題,而不是你自己。憑藉生命經驗的種種重組與淬鍊,實踐個體獨特的生命樣態,成為個人議題的專家。 家庭關係:原生家庭、單親家庭、親子衝突、手足衝突、情緒勒索、家庭溝通困難 人際關係:人際界線、人際困擾、人際退縮、人際失落、人際衝突、人際互動方式、關係霸凌、社交焦慮、競爭/比較關係 情感關係與親密模式探索:伴侶溝通困擾、伴侶相處與互動、關係經營、關係斷裂/修復 創傷與失落經驗:童年創傷/虐待、意外災難、罕見疾病心理調適、自殺者遺族心理調適、生存焦慮與死亡相關主題 深度自我探索與成長:自我認識、自我整合、自我掌控感、自我價值探索、自我認同與接納、自我衝突(內在我與理想我)、生命意義探索、完美主義、夢境探索、靈性議題、自卑感、安全感、歸屬感 情緒調適與壓力調適:焦慮、憂鬱、恐慌、恐懼、憤怒、空虛感、寂寞感、身心症、分離焦慮、情緒壓力調適、情緒表達困難 生涯探索與職涯規劃:個人特質適性探索、工作壓力調適、職涯轉換、職業倦怠、職場文化與適應、職場人際互動/溝通 兒童暨青少年心理輔導:親子溝通、同儕競爭壓力、升學與課業壓力、校園適應、校園霸凌、拒學/懼學、未來方向迷惘 【治療理念】 諮商室裡有一整個宇宙 我在諮商室中會形塑一個安心、堅定、接納的狀態,我們在這個空間裡的相會都將是安全的,你可以放心決定在這裡展開自己的程度。 不用擔心被批評或費心展現自己最好的狀態,你只需要做你自己,期待我們在誠實的關係中可以映射出真實的自我,共同探索內心的多重宇宙。 生命是一場旅行,諮商也是如此 我們旅行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出走,而是為了回家;人生中的旅行,都是為了走回心的內殿,是一場與內在的自己相逢、修通
看見心理諮商所 所長/治療師 看見心理創辦人 #多元性別 #親密關係/伴侶/婚姻/分手/離婚 #多元文化與同志次文化藥酒癮 #深度自我探索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所長/治療師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 性別歧視申訴委員 桃園市政府政風處 性別平等外聘委員 桃緣彩虹居所 專業督導 台北市衛生局 自殺防治講師 【治療理念】 人生,沒有什麼是真正浪費的 只要能好好被看見,一切都可以轉化成滋養自己的沃土 活著一直都不是容易的事。形形色色的工作經歷讓我待過4A廣告公司與中港台的廣告片場,對治療工作的熱愛讓我走過監獄、醫院、學校與社福機構。 許多的經歷讓我不是一位只有坐在治療室的治療師,從政府補助的中低收入家庭到自費治療的外商高階經理人,我知道泥土的味道也能同理光鮮亮麗背後的孤獨。 後現代的視角讓我不斷思考與解構人與人的關係,心理動力的覺察讓我看懂每個故事背後的脈絡,而出櫃同志的身份也讓我更能同理多元文化的不同族群。能夠在治療室裡真實的陪伴每個靈魂之外,也是希望能在行有餘力時,盡可能地透過演講或團體的方式,讓沒機會走進治療室的人可以有一個或著有一次被好好看見與照顧的經驗。 【專業資格】 臺灣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 臺灣大學法律學分班 中正大學司法心理修業證明班 BDP短期心理動力學治療培訓 臺北市自殺防治中心-自殺防治(初階)課程種子講師認證 臺北市自殺防治中心-自殺防治(進階)課程種子講師認證 【治療專長】 LGBT多元性別族群 同志自我認同與跨性別議題 HIV與成癮物質議題 短期心理動力取向 深度自我探索與催眠治療 親密關係與伴侶諮商 生涯/職涯議題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講課經歷】 大專校院特約心理師、課程與工作坊特約講師 【創辦諮商所理念】 多年的實務工作中,最常聽到來談夥伴的回應多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心理師。 有感於坊間心理師的選擇看似很多,但諮商技巧水準參差不齊,使得許多人覺得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無效,因此透過創辦「看見」,期待能夠讓更多民眾對於心理諮商更有信心。 在台灣,一位心理師的養成,除了大學四年的基礎教育,還需要考取特定具考試資格的研究所,碩士學歷外加一年兼職實習與一年全職實習,才僅僅具有參與國家考試的資格。考取心理師證照後還需要許多的實務經驗磨練,方能成為真正具有療效的專業助人工作者。即便如此,若非擁有出書寫作或一定的知名度,有時還需要特定機運才能打破學歷、派系、有沒有後台等等考驗,才能到第一線為民眾服務。 創辦「看見」,更多的是希望能夠打破這樣無形的藩籬,讓真正厲害有能力的心理師也能被看見,一如我們會好好看見每位來談夥伴,一起努力創造更好的自己與未來。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實習諮商心理師 【專業資格】 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碩士 (在學中) 臺北醫學大學 初階健康管理師認證 臺北醫學大學 特定寵物健康管理照護師認證 【專業訓練】 哈科米愛的同在/非語言訊息覺察/靜心/情緒滋養初階工作坊受訓完成 【治療專長】 親密關係議題(情感議題/伴侶關係) 人際關係議題(人際溝通/互動困擾) 原生家庭 自我探索 LGBT多元性別族群 台語諮商 【認識治療師】 生長在大家族中,讓我在家族跟家庭之間的關係很緊密,我很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也包含了與寵物之間的關係,因為不管是人或是寵物,對我來說都是家人跟夥伴的概念。 而身處在人與人緊密連結的環境中,如何在與人之間的生活保有自我,不讓自己淹沒在他人說裡面,這也是我在走進諮商室裡開始學著正視自己後,看懂的團體之間的動力,不讓自己迷失自己的位置跟角色 因為成長環境讓我很重視人際關係,但有時候過多的重視關係容易讓人們迷失了自我、失去方向… 而要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重視關係卻又可以把彼此的界線跟關係動力看懂,還有劃清楚彼此之間的位置,這是我想要關注的焦點。 【給來談者的一段話】 現代人好多都忙於工作、生活、忙於人際圈、忙著向外求的部分,缺乏了照顧自己的行程,甚至好多人已經被生活節奏壓迫到已經忘記照顧自己了,正視自己需要一些空間,我在這裡邀請你把自己排入自己的行程裡,讓我們可以正視它不要再忽略自己了。 如果你覺得生活有點混亂、很多的情緒無處可說,諮商室會是一個很好訴說的空間,為自己保留一點屬於自己的行程,不要被生活中的其他事淹沒,我們可以在這裡創造屬於自己的小世界,沒有外界的紛紛擾擾、沒有工作跟生活的緊湊、沒有好多的他人說。 我知道要跟陌生人去表達內心的世界,或是要跟陌生人敞開自己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想說,如果願意的話,如果願意為自己鼓足一點勇氣,當然我們可能會因為一些未知的恐懼讓我們裹足不前,所以在踏出下一步之前都讓人好猶豫跟躊躇,但如果想試試看,如果想對自己有一些突破,我想說我會在這裡,盡可能的陪伴你去照顧你的那份勇氣,陪伴你去好好的整理、正視照顧自己,來讓那些困擾著現在的過往、當下跟未來,試著用不同以往新的視角、心的視野來去賦予每一段經驗新的意義跟創造新的體會。
諮商心理師 #兒童與親職諮商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 #原生家庭與家庭關係 #創傷失落議題 諮心字第004162號 【經歷】 華夏科技大學資源教室輔導員 新北市秀山國民小學學前特教巡迴輔導代理老師 財團法人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手足團體協同帶領 台北榮民總醫院早療評估中心研究助理 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實習心理諮商師 彰化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實習心理諮商師 【專業資格】 臺灣諮商心理師執照 長期照護專業人力Level1培訓及格 亞洲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諮商組碩士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學士 【專長】 藝術治療(繪畫、黏土等多種表達性創作媒材) 兒童青少年諮商與親職諮詢-人際困擾、情緒強烈或低落議題、選擇性不語、早期療育幼兒、身心障礙手足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憂鬱情緒、焦慮/恐慌、壓力難抒發 自我探索-真實內在與理想自我的衝突、獨處困難、自卑、生命/生涯規劃 人際情感議題-無法維持長久良好關係、關係中溝通受挫、關係失落 原生家庭議題-親子/手足衝突、原生家庭對自我影響、情緒勒索 創傷失落議題-創傷失落與自尊重建、失落/哀傷議題 【治療理念】 每個人的生命就如同一件藝術品,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創作出滿意的作品前,需要不斷的嘗試、修改甚至重新開始。 這個過程就像是我們生命中所經歷的種種故事,在我們的人生畫布中,不斷加上豐富的筆觸與色彩,時時刻刻都在呈現獨特的樣貌。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透過語言完整的描述當下的狀態,透過創作和敘說的過程,讓我們的想法、感受與當下的狀態可以具體呈現,正視我們真實的內在,讓它被看見、被理解、被承接,並有機會試著修復過去的遺憾、看見自己擁有的能力、找到可以改變的方向。 在人生中不同階段遇到瓶頸和卡關的時候,讓我陪著前來諮商的你,除了可透過言語的表達,也可藉由不同媒材呈現更多樣貌的自己,在敘說與創作的過程中看到更多無限可能,賦予自己更多力量、面對未來的挑戰。
諮商心理師 #親密關係/伴侶/婚姻/分手/離婚 #家庭關係/原生家庭 #兒童青少年與親子諮商 #人際議題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治療師 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 災難心理醫學首席顧問 經濟部工業局委託樂學網之幼兒AI教保學習發展平台 計畫顧問 【經歷】 臺北市萬華親子館 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TSMC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特約諮商心理師 財團法人利伯他玆教育基金會 諮商心理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松德院區精神科社工 風傳媒、育兒生活專欄作家 【專業資格】 臺灣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 上海二級心理諮詢師 第1303000226200573號 法務部程序監理人 杏陵基金會 幼教生態實務及親職教養團體專業培訓 【治療專長】 親密關係、親職教育與親子關係 兒童暨青少年心理輔導 身心議題、生涯探索與人際議題 熟年生活與適應 【治療理念】 相信失敗、困難與挫折,都是促使個體重新成長的養份,而若有人能在這樣生命的缺口中灌注肯定與同理支持的穩定力量,便能協助自己走過逆境並迎向陽光。有時僅僅只是靜下心來覺察內在,與自我的情緒連接,並試著悅納自己,我們就能淬煉出堅強的韌力,並帶著豐碩的心靈果實去面對下一次的挑戰。 人生路上沒有白走的路,過去的生命歷程中也許混雜著愛與傷痛,那都是我們形成與他人、伴侶甚至是孩子之間又緊密又糾結的關係源頭,而透過來到這裡,我們開始更深刻的看見內在自我,並透過一同經驗、摸索未來的路,讓腳步越佳堅定地大步前進。 【專業著作】《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諮商心理師 #深度自我與情感探索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 #原生家庭議題 #親密關係議題 #家庭暴力 #兒童青少年諮商與親職諮詢 #性議題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治療師 宜蘭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國中專輔老師專業督導 Facebook: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經歷】 親子天下雜誌「請問教養專家」專欄作家 台灣性諮商學會理事兼發言人 新竹市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剝削防治委員會家暴委員 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制中心合作心理師 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網絡專業人員訓練計畫課程講師。 財團法人旭立文教基金會專任心理師 力人心理治療所兼任心理師 新竹教育大學諮商中心專任心理師 【專業資格】 1.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0983號。 2.臺灣諮商心理學會:109年度傑出諮商心理師獎 3.台灣性諮商學會「性諮商師」認證 【治療專長】 阿德勒取向心理治療 親職教育與親子關係 親密關係議題(溝通/關係改善/衝突/吃醋/外遇/分手/離婚) 性議題(性溝通/性困擾/性偏好) 家庭暴力相關議題(創傷復原/關係修復/家暴法令)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憂鬱/焦慮/自卑/憤怒) 熟年生活與適應: 生命意義自我整合:失落、孤獨、死亡焦慮、中年危機 中老年階段的親密關係轉變:熟齡離婚、配偶過世、婚內失戀 【治療理念】 生命的意義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習在雨中跳舞! 人生很像是一趟旅行,我們不斷朝著自己理想的樣子努力前進。 反覆追求「價值感」與「歸屬感」兩種感受的滿足, 期望最終能夠「喜歡自己」;也能夠「被他人喜歡」。 但無論我們怎麼努力向前,卻仍舊還是很難有感到安心的時刻。 那種「我還是不夠好!」、「會有人喜歡這樣的我嗎?」, 始終會讓我們受苦,彷彿怎麼做都還是不夠?做什麼都不對? 為了緩解上述這種不安與焦慮的感覺, 我們會開始設定各種不同的目標, 想像自己若是能夠在某個領域上成功; 獲得某個價值不斐的物品;打敗某個討厭的人; 或是找到某個真心愛我的人, 就可以讓自己的心感覺到幸福與滿足。 但事實上,無論達成多少個外在的目標, 都只能非常短暫的緩解心裡的不安與焦慮, 很快的,我們又得再次投身到下一個目標的追求! 心裡的風雨~~似乎永遠都不會停。 或許我們真的應該讓自己慢下來,不再向外追求更多的滿足, 而是開始轉往自己的心裡面尋找解答。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的成長經驗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什麼?」、「這個受苦的感覺與症狀,如果是一個提醒,它想要告訴我什麼?」 隨著我們對自己的覺察與理解增加,過往的創傷被逐漸的修復起來, 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才能更為真實;與他人的相處也能更輕鬆自在。 那個「我不夠好」的焦慮雖然仍然存在,但我們可以學會不受控於它, 我們逐漸學習成為自己的主人,即使心裡的風暴沒有過去,也能學習在雨中跳舞! 【專業著作】 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阿德勒正向教養10年實做版】
【經歷】 美國加州⽐佛利⼭莊⼼理諮商所 Medens Health | 諮商心理師 美國加州⽐佛利⼭莊⼼理諮商所 Insight Psychotherapy Group | 諮商心理師 美國加州洛杉磯社區⼼理健康中⼼ Airport Marina Counseling Service | 諮商心理師 美國加州洛杉磯公⽴⾼中 Westchester Enriched Sciences Magnets | 諮商心理師 美國加州社會福利基⾦會 The People Concern | 實習諮商心理師 【學歷】 洛杉磯當代精神分析研究所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碩⼠課程進修 佩珀代因⼤學 Pepperdine University 臨床心理學系 婚姻家庭諮商取向 碩士 南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心理學系 副修職能治療 學士 【治療專長】 情緒困擾與調適:憂鬱、焦慮、壓力、恐慌、憤怒、無助、孤獨、挫敗、麻木 深度自我探索:身份認同、生活轉變、哀思失落、人生各階段調適、生命意義、存在本質 各式關係議題:親密關係、人我關係、關係創傷、早期依附傷痕、伴侶及家庭諮商、親子關 係及親職教養、人際互動與溝通 身心整合:創傷後壓力反應(戰/逃/僵化/討好)的神經系統療癒與調節 多元文化:移民經驗、返台後的文化衝擊與適應、結構性創傷(社會體制和文化框架對個人 及群體的創傷性影響)、英語諮商
諮商心理師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 #創傷失落議題 #原生家庭與家庭關係 #生涯與職涯發展 諮心字第 004663 號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Dr.許身心靈線上平台/線上晤談心理專家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部/諮商心理師 Facebook:諮商心理師陳靖妃-心情隨筆 【曾任】 亞太整合醫學學會/講師、社群編輯與團體帶領 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學會/講師 國軍桃園總醫院/就業輔導員 元智大學諮商與就業輔導組/實習諮商心理師 賽斯身心靈診所/實習諮商心理師 花蓮縣私立海星高級中學/實習諮商心理師 國立政治大學身心健康中心/初談員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義務張老師 台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輔導老師 中華民國兒童課後照顧發展協會/輔導老師 財團法人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中國探針公司員工子女夏令營/輔導老師 【專業資格】 台灣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4663號。 中國諮詢心理師證照 Access Bars執行師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專業人員 完形取向治療工作坊三階段訓練完訓 理情治療專業訓練工作坊初階、進階訓練完訓 正念減壓(MBSR)八週工作坊完訓 舞蹈治療工作坊完訓 失落陪伴與悲傷重整工作坊完訓 【團體帶領】 遇見─自我探索團體 /帶領人 藝術與園藝治療團體/帶領人 探索「心事」界─從身體出發自我覺察團體/帶領人 溝通零距離團隊合作工作坊/帶領人 【學歷】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研究所諮商組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專業取向】 完形、身體經驗取向、牌卡及藝術媒材使用、隱喻故事、內在小孩療癒、冥想幻遊、正念、身心靈成長與哲學觀。 治療過程中, 我主要是以完形經驗取向為主, 並結合身體感受、冥想、及牌卡與藝術媒材, 不局限於表層理性口語的問題探討, 而是利用多元且適合當下的對話及方式來協助您經驗與表達更深層的情緒, 並且透過在治療關係中的體驗, 提出較核心的癥結點讓您能對自己有不同深度的覺察, 進而化作改變的洞見與力量。 【治療專長】 深度自我探索(自我價值、完美主義、生涯探索、個人信仰與價值觀、生命意義、夢境探索、靈性議題等)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焦慮憂鬱恐懼、情緒壓抑衝突、早期記憶經驗等) 原生家庭議題(分離焦慮、家庭關係與衝突、悲傷失落等) 人際關係(孤單、安全感、社交焦慮等) 你是否時常會感到生活沒有動力,充滿厭世感而不想起床上班? 你是否覺得生活明明沒什麼大問題卻仍不開心?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會持續多久? 你是否覺得跟家人之間好像隔著一面隱形的牆,即使住在一起卻感覺像陌生人一樣無話可說? 你是否在人際上曾經遭遇許多挫折,看到別人有小圈圈自己卻沒有朋友而感到孤單跟自我懷疑? 你是否總是覺得身邊的人好像都比自己厲害而感到沮喪和自卑? 你偶爾會沒來由的想哭(卻哭不出來)? 你是否念書念到懷疑人生,或是因為自己想念的科系跟父母期待的不同而沮喪? 你覺得自己正陷在「靈魂暗夜」裡,每天正努力在跟焦慮、恐懼等複雜感受拉扯? 不論你在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煩惱,都很歡迎你給自己一次機會,我願意陪你一起去「看見」改變的可能性! 【關於心理師】 我愛旅行,曾經到過世界的不同角落體驗生活: 印度合一大學與英國芬活靈性生態村的深度之旅、 日本自助、紐西蘭語言學校、澳洲打工度假的探索之旅… 我也曾跟你一樣, 因為生命中的遭遇被憂鬱和焦慮情緒所苦, 因而踏上對於「自我療癒」及「生命意義」道路的追尋。 這一路上造就出我敏感細膩的覺察能力及與人深度對話的興趣, 並且讓我能夠切身體會深處在痛苦困頓中人的感受。 我相信每個人生而有獨特的價值與潛能, 就像一顆尚待發芽的種子, 只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機會被理解與看見。 心理諮商將會是個照料這顆內在種子的歷程, 心理師與你一同透過澆水、施肥、曬太陽… 細心呵護內在那曾經被忽視的自己。 由每個當下如實的被珍視、承接, 累積成為滋潤你的養分。 一路上,我會陪伴你一起好好地、安心地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也曾和你一樣, 在諮商室裡與心理師一起聊生活、聊心事、聊過去、聊未來。 如今,有幸也成為一位專業的陪伴者, 我想告訴你: 勇敢不代表不會害怕。 如果你正在經歷生命中的挑戰,我想告訴你:你並不孤單。 願我也能成為陪伴你度過一段生命旅程的知心旅伴。
諮商心理師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 #創傷失落議題 #兒童與親職諮商 #原生家庭與家庭關係 諮心字第003030號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治療師 伯大尼兒少家園 諮商心理師 社福機構/學校單位 合作心理師 【專業資格】 台灣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臨床課程結業 【專業背景】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 兒童遊戲治療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存在與人本主義 【治療專長】 深度自我探索 童年創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悲傷和失落 人際困擾、親密關係、原生家庭 生涯探索、職場適應 情緒壓力 兒童青少年諮商、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親職諮詢 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飲食疾患 靈性議題、存在意義探索 【治療理念】 『相信人有全然的價值,不因出生、族群、外觀、性別、性傾向、經濟條件、工作類型等而有所之分。每個人皆擁有權利、自由,成為他自己,和過想要的人生。』 外表看起來有點瘦弱,卻曾在僅背著背包,或只帶登機箱的情況下,獨自一個人走過西伯利亞、北極與許多冷門國家和地區。在別人眼中,會覺得我多麼勇敢和灑脫,但我知道,不是這樣的,我甚至比一般人更容易恐懼、膽怯和多慮,也時常被小事所驚嚇。只是,因為不想總自我受限,於是以旅行作為人生道路的象徵,出發找尋那個還不曉得會是什麼樣貌的我,單獨面對未知與各式各樣的問題,同時一次又一次在移動過程中練習開始和告別。 你呢?讀到這裡的你,是否正處於某些困境呢?是否正面臨什麼困難始終無法解決,關係上的、職場上的、角色衝突上的?或者尚未痊癒的傷?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個體。每一個人生也是獨一無二的旅程,從各自不同的起點,邁向不同方向的未來。若此時的你有些關卡不知所措,邀請你給自己一個機會,不需要一個人承受,讓治療師成為這個階段的同行者。 在你困頓迷惘時,治療師或許扮演嚮導,透過專業訓練與整合過的生命經驗,陪伴你探索、提供你方法;或許是親密夥伴,在問題暫時還改變不了時,與你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思考不同可能,也一起等待曙光的到來;亦是個可信靠的照顧者,扶持你的脆弱,理解你的挫折與絕望,也見證你的突破和成長。或是領隊,引導你看見生命裡的美麗風景,並協助你預備行李、善用資源、卸下拖累前進的包袱。 在治療師同在之下,一步步靠近你想要的自己、關係,和生活方式,而不再老困在某個問題裡,或受制於某些群體和社會的期待。從自己及他人定義下的「好壞」「對錯」及「成功失敗」標準釋放出來,最終做出一個不完美,卻打從心底願意承擔的選擇。 人生從來就不容易,但有我與你一起。
先謝謝你/妳點進了這裡,讓我們有機會彼此『看見』 我們或許都一樣,背負了來自社會、家人、工作、同儕 好多的眼光、期待和壓力,無止盡地追求一個更好的自己 但這過程真是讓人疲憊與無助,甚至時常陷入自我懷疑 長久下來,我們好像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在諮商室裡,陪伴你一同去看見「足夠好的自己」 我會用真誠的治療關係,去傾聽你、聽懂你、了解你 因為我相信,願意鼓起勇氣找尋資源並預約的你 已經足夠努力與勇敢了,所以我想邀請你 一同踏上這趟自我探索與覺察的旅程 並允許在這片刻回到自己身上,進而得到療癒,讓生命得到滋養 相信這一切的改變和體驗,會帶回你的生活中慢慢發酵 【心理治療專長】 自我探索:自我接納、價值感、自卑感、歸屬感、意義感 情緒調適與壓力管理:焦慮、憂鬱、壓力 家庭關係議題:原生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 人際關係議題:溝通模式、社交焦慮、比較心態 親密關係議題:伴侶相處、溝通與衝突、LGBT 生涯探索與發展:考前焦慮、生涯選擇、生涯迷惘 【專業資歷】 看見心理諮商所 實習諮商心理師 IG: 心綾歸宿 簡綾萱實習諮商心理師🫀 【專業資格】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在學)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學士 台北義務張老師第一階段-第三階段訓練 【專業訓練】 哈科米愛的同在/非語言訊息覺察/靜心/情緒滋養初階工作坊受訓完成 【心理治療專長】 心理劇會談技術與應用——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促進感受被重新經驗 完形諮商理論與應用——提升個人的主體性,接納、整合自我 哈科米身心整合取向——回到內在照顧身心感受,提升覺察、產生療癒 客體關係理論與依附理論——識別在關係中的角色,調整人與人間舒適的界線 【關於簡綾萱實習諮商心理師】 #因懂得墜落時的困頓跟不安,才更懂得被承接時的幸福 從前的我,是一個在關係中容易感到焦慮緊張的人 同時渴望著被接納、被需要,也同時擔心所有人的眼光 好怕自己出任何差錯而被嫌棄、被討厭、被拋下 大學時期,我誤打誤撞進入心理系,起初是對心理學的興趣 但慢慢的,我愛上「諮商」這個領域,並喜歡上諮商心理師的工作 接觸心理學和諮商,讓我從關係中長出自己的主體性,並接納自己的限制和不完美 對我來說「諮商關係」不同於醫生對病人還是老師對學生的上對下關係 而更像是同行冒險的旅人,我們或許都還不清楚前方的路 但我會為你提一盞燈、為你打包行囊,一起找尋人生未發現的寶藏 也或許我們都還身在一片汪洋中,那我就陪著你一起拓荒 就像我最喜歡的動漫海賊王一樣,我們都不知道未來有什麼冒險等著我們 但過程當中,夥伴都可以成為彼此強大的後盾跟助力,我也期待有這機會 無論是面對什麼樣的世界,都帶著好奇心和你一同去探索 【心理治療理念】 #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在華人的集體社會體制下,我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關係 「我家人會允許我決定這麼做嗎?」、「我另一半會不會這樣就不愛我了?」 「我老闆會接受我這樣回答他嗎?」、「我朋友看到這篇限時會不開心嗎?」 生活中的每分每秒,我們好難不想『別人』會怎麼想、會不會破壞『關係』 無論是面對家人、伴侶、朋友、同事、上司,那『你』呢?在關係中舒服嗎? 我相信,把關係看清楚、感受被覺察,改變就已正在發生了 #專注傾聽身體的聲音,他會傳達許多訊息給你 #身心是一體,心不舒服,身體都知道 在會談當中,除了專注的聽懂你、陪伴你 我也會留意,身體正在傳達給你的訊息 可能是某條鬆不下的肌肉、可能是無法停止顫抖的雙手、 可能是默默流下的淚水、可能是難以上揚的嘴角、 這些微小的訊息,他們都有著重要的象徵 邀請你在諮商室裡,全心全意感受身體的語言 謝謝你看到這裡,期待能夠在諮商室中與你相見
諮商心理師 諮心字 001340 號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治療師 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 兼任心理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諮商輔導組 兼任心理師 【經歷】 方煦心理諮商所 合作心理師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合作講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學務處學生輔導中心 專任心理師 輔仁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專任心理師 聖約翰科技大學 學務處諮商輔導組 & 職涯發展資源中心 專任心理師 行政院衛生署立基隆醫院精神科 實習心理師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 教育心理研究所 碩士 天主教輔仁大學 應用心理學系、企業管理輔系 學士 【專業資格】 臺灣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 (諮心字第001340號) 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國際認證課程初、進階訓練 EFT情緒取向個別治療國際認證課程初、進階訓練 薩提爾模式諮商會談實務訓練初階課程 Focusing澄心聚焦基礎工作坊(澄心聚焦一、二階工作坊) 【治療專長】 人際/親密/家庭關係 親子/親職教養 伴侶/親子諮商 生涯/職涯議題 情緒與壓力調適 深度自我探索 癌症諮商 【治療理念】 我是陳品惠諮商心理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我自己的經驗中,的確也常覺得人生真的不容易,每個年齡、階段都有需要面對的課題… 婚姻已經是人生的一場修煉,而親職教養又是另一場修練… 但在這些年陪伴案主和自己走過低潮的經驗中,讓我更加看見每個人的潛能與堅強,也讓我更加相信,只要能給予接納與關懷,提供安全的關係和場域,我們都有機會以更多元彈性的角度和方式來應對我們遭遇的挑戰,也更有機會突破面前的困境。 在多年前罹癌後,自己曾走過一段抗癌治療又復發的歷程,經驗過慌亂、無助、掙扎、痛苦等心情,我懂那種在黑暗中不知能否看見光明、在谷底不知能否爬起的茫然與無力,在走向療癒的這一路上卻也更加看見自己的堅強與韌性。生病對我來說是一個生命的提醒,提醒我去看見深藏在身體內的情緒議題,讓我從中省思健康與身心靈的關係,意識到更深層的議題與慣性的模式,也點醒了我是如何在母職中疏忽了對自我的照護。這也是諮商給我最大的禮物,不僅助人,也幫助了我自己。 最後,想告訴大家,遇到困境的時候,請記得先照顧好自己,這不代表自私或要去傷害別人,而是好好正視自己內在的聲音。照顧好自己的心,身體也許就更不容易生病。最重要的是,當我們能夠接納、肯定自己,而不只是自責、批判自己時,我們就有機會為自己充好電,讓自己有更多的能量,可以繼續前行、進步,走上我們期待的人生道路。 【FB粉專】 那些癌症教我的事
諮商心理師 #伴侶諮商#親密關係議題#家暴議題#兒童青少年議題#原生家庭議題#自我接納與成長#關係創傷與修復 【認識治療師】 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至今,我服務超過1000個以上的家庭衝突問題,有家庭暴力、婚姻外遇、小孩虐待、婆媳問題、開放式關係等等。有些夫妻至離婚前甚至沒有良好的溝通經驗,常在離婚協議與討論中才真正有機會讓自己的心聲被伴侶聽見。這些經驗讓我深感惋惜,因為這些關係的起點,多半都是充滿著期待與嚮往的,只是在一步步向前走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漸漸亂了腳步、迷失方向… 這些年的伴侶諮商工作讓我看見且相信即使擱置多年未解決的議題,只要下定決心,都有轉圜的餘地。伴侶諮商室裡,我們看過多年不講話的夫妻重啟對話,雖然一開始很卡很難,但在諮商師的協助下也可能手牽手走出諮商室,重溫戀愛感受。 然而,不論是選擇繼續在關係中耕耘,或是讓彼此好好說再見,透過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也可能為自己和伴侶帶來對兩人關係的新理解,進而產生正確行動的勇氣,看見未來新的可能。 【治療專長】 伴侶諮商:外遇/衝突/分手/離婚/溝通/關係經營/關係修復/婆媳議題/開放式關係/原生家庭與創傷。 熟年議題:親友過世/失落/孤獨/焦慮/死亡/生命意義/生涯再定位/中年危機/中年轉職/生命意義探索/自我整合/空巢期/婚內失戀/熟齡離婚/與成年子女溝通。 家暴議題:創傷復原/關係修復/自我照顧/家暴法令/相對人輔導。 兒青諮商與家庭諮詢:親子關係/網路沉迷/正念教養/偷竊/說謊/校園暴力行為/拒學。 個人自我接納與成長/關係創傷復原 兒童成長團體 熟年生活與適應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創予國際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諮商心理師 新北市社會局家防中心 處遇人員、諮商心理師 立心慈善基金會 親職教育處遇人員、兒童輔導員 【經歷】 台灣力人關係促進協會 外聘督導、合作講師、心理師 旭立文教基金會 諮商心理師 福樂心理治療所 諮商心理師 力人心理治療所 諮商心理師 沛智心理治療所 諮商心理師 善牧基金會 合作心理師 新竹縣、金門縣、苗栗縣、宜蘭縣社會局等所屬家暴相關單位社工師專業訓練講師 基隆市家庭教育中心 講師 苗栗中華民國珍珠社會福利服務協會 外聘督導 台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黎明技術學院學生輔導資源教室 輔導員 台北監獄 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人員 【專業資格】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證照(諮心字001311號) 薩提爾模式「婚姻與家庭治療師」專業認證 伴侶諮商訓練與督導結業 【治療理念】 ~~現代人愛情陷阱~~ 焦慮爆炸的時代,要保護自己只能戰鬥? 我們正置身於這股前所未有的多元價值的時代浪潮中, 不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百官百姓,無一幸免, 在這股浪潮的侵襲下, 多數人急於擺脫各種名為傳統與集體的標籤, 機警的檢視與批判著每一個被稱為「主流」的言行, 熱衷追求探索個人化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瘋狂的創造著專屬於自己的一切:食、衣、住、行、育、樂、思想、信念,甚至本性...。 似野生動物般的在心理上最大化地畫設出自己認為的自在領域, 時時刻刻小心警覺有無被侵犯了界線。 無章法的戰鬥,帶來了傷害、危機與失落… 漸漸地, 我們越想「做自己」,卻越不知道怎麼和伴侶一起生活; 我們努力創自己的獨特,心理卻更在乎是否有人懂得; 我們追求屬於自己的價值信念,反而失去了可依循的真理; 我們打著「多元」的旗幟,批判主流的打壓,卻沒注意自己是否也成為另一股讓別人受傷的勢力; 我們呼喊著自己非主流的價值,卻變成另一種更高明的掩飾自己內心焦慮的手段,終於連自己都蒙閉了; 我們說這叫尊重,卻反而讓自己的心靈更顯脆弱與容易受傷; 我們天性有著對關係的渴望,到後來卻只能安慰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很快樂... 我們可以與伴侶一起美好 我們走對了路,卻用錯了觀念在走, 天真的視付出、委屈、妥協、隱忍為關係大忌, 但哪有游泳不濕身的呢? 要說的是,關係是從「一起」這個觀念開始的! 真心祝福每個人都值得擁有親密伴侶,也值得被擁有, 我們可以好好為自己負責,同時享有美好關係帶來的滋養; 伴侶間深度的交會是迷人的,每個人都可以, 只要你用對方法。
你好,我是石睿涵心理師,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成為自己的渴望與能力,對我來說那些模糊或做不到的感受,都是極具有意義,等待著我們再一次的看見與淬煉出價值,謝謝你願意讓我陪伴你,一起去探索並拾回真正的自己。 【心理師證照】 諮商心理師證書字號/第諮心字第 005879 號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專業資格】 專業完形治療師(初階/中階/高階完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碩士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輔系/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 【專業訓練】 哈科米愛的同在/非語言訊息覺察/靜心/情緒滋養初階工作坊受訓完成 【治療專長】 完形治療及經驗取向 著重個人當下的真實體驗與感受,為結合身心全人的治療取向,適用於:情緒、身心整合、夢工作、內在衝突(如:理性與感性對立)、深度自我探索 表達性藝術治療 理性的大腦有時會過度干預我們真實的感受與需求,透過多元藝術媒材可以幫助我們探索內在真實的聲音,適用於:國小以上的來談者 情緒議題 情緒議題:憂鬱、焦慮、憤怒、多重情緒困擾、高敏感、感覺不到自己的情緒 自律神經失調:失眠、肩頸僵硬、胃痛腸躁、呼吸不順 深層情緒與需求探索:適合願意探索更深刻的你,分析與感受隱藏在表象情緒之下的真實情緒與需求 關係議題 家庭關係:原生家庭、童年創傷、親子衝突、情緒勒索、歸宿感、小大人的傷 伴侶親密關係:安全感、關係經營、親密溝通、開放式關係、多元伴侶關係 生涯/職場議題與調適 生涯發展:生涯興趣探索、生涯定向 職涯探索與適應:職涯規劃、職場壓力調適、人際互動技巧、向上溝通 深度自我探索 自我價值感、存在議題、生命意義 【經歷】 看見心理諮商所 個案管理師 義務張老師 -職場: 華碩領袖人才培訓計畫受訓人員、編制勞動部福祉退休司工作生活平衡指引手冊、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員工協助方案研究助理、日月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員工關係部專員 -學校: 大專院校社區機構 藝術治療團體與工作坊帶領者 (於臺灣師範大學、臺北教育大學、世新大學、龍華科技大學、臺中教育大學、亞洲大學、嘉義大學、明台中學、大同社區、簡單心理等,擔任同理心、情緒與壓力調適、創傷修復、生涯探索、多元性別、教師喘息團體/工作坊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職實習、臺中市立東山高中兼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關於我-這個人】 自幼的成長歷程與家庭環境,加上高敏感的特質,讓我很容易進到他人的故事裡,共感他人的情緒感受。 高敏特質也讓我從有意識以來就特別會跟自己「打架」,理性的我與感性的我、社會期待的我與真實的我……極端的兩極總是不停地在拉扯著我的內在世界,憂鬱狀態便從小就如影隨形地跟著我,而完形治療與諮商專業為我帶來新的生命體驗,讓我理解那些被我極力壓制的「陰暗面」(像是:自私、生氣、嫉妒),都在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在為我這個主人發聲,找到了意義與和解,才真正感受到內在的戰爭有了停戰的可能,也逐漸長出屬於自己的樣子。 當內在不用花好多的力氣打架,心裡也才有了空間能感受到愛的存在;當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樣子,便擁有了彈性與自由可以各種關係中自在行走,也讓共感,成為美好的生命禮物。 【治療理念】 渴望被愛是人的本能,我相信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都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讓自己被愛。 而小時候的環境與重要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讓我們認為特定的方法才能獲得「愛」,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跟環境的改變,舊有的模式不再有用,反而成為了困住我們的枷鎖,讓我們渴望愛,卻一而再地在關係裡受傷。 如果你也同為在愛中辛苦的人,我希望陪伴你一起看見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陪你一起滋養你內心裡希望被愛著的孩子,我相信當有足夠的看見、足夠的覺察,一個人就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也會活得更加自在與自由。
諮商心理師 #深度自我探索 #親密關係/伴侶/婚姻/分手/離婚 #人際議題 #家庭關係/原生家庭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治療師 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調查專業人才庫 專業人員 新竹縣衛生局 定點心理師 苗栗家庭教育中心 特約心理師 大專院校 兼任講師 大專院校、國中 特約心理師 居家職能治療所 特約心理師 精神護理之家 特約心理師 企業單位 特約講師 太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心理師 FB/IG:李羽榛心理師&毛小孩的小宇宙 【經歷】 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調查專業人才庫 專業人員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新譽管理有限公司 職涯諮詢師 中華大學-心理師 開南大學-性平與申訴輔導人員 玄奘大學-生涯就業輔導人員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全職實習心理師 玄奘大學諮商中心 實習諮商心理師 【學歷】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所 碩士 【專業資格】 臺灣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 諮心字第002627號 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調查專業人才庫 EFCT 情緒取向伴侶/家族治療國際初階 從事勞工健康服務之護理與相關人員專業訓練 長期照護醫事人員訓練level 1 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專業服務人員訓練計畫-實體個案研討課程 擺渡人生設計 第一屆「職涯錨定師」 【治療專長】 自我探索/自我照顧 原生家庭/手足議題 親密關係/人際議題 親職教育與親子關係 生涯/職涯規劃 情緒困擾/壓力調適 性平相關議題 自殺防治與危機處理 長期照顧相關議題 【理論取向】 治療過程中我以Rogers個人中心取向為核心架構,融合後現代敘事取向、存在主義與經驗取向的概念。透過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讓當事人能夠全然的安心和相信,且透過治療師的陪伴和引導,讓個案願意相信自己、並有持續成長的意願,看見自己是有能力或能量的。透過自我覺察,讓當事人重新看待自己,並透過整合能夠做出選擇、付諸行動,讓自己身心狀態更一致。 【治療理念】 情緒是一種訊號!它不是真正的困擾及問題,而是自我內建的貼心提醒,讓我們能夠知道此時此刻身心的狀態,透過自我覺察,看到情緒背後的意義,當我們逐漸穿透自己的生命,便能找到安頓自己身心的方式。 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其獨特且有價值,但我們卻向外尋求意義,一切都已存在於自己身上,只要打開「心」眼,便能看見。 願你的選擇反映出你的希望而非恐懼 即使恐懼,也能帶著恐懼往前走! 而我會陪伴你、傾聽你 Listen to your heart ~The answer is in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