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生普困鹿山貢茶(清新淡雅,甘甜韵深)

$16

相傳 困鹿山古茶園是茶葉的起源之地,在歷史的發展中曾作為皇家“血脈”,成為宮廷美談。困鹿山是無量山的一支餘脈,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彝族自治縣寧洱鎮寬宏村委會困盧山自然村,位於普洱縣城北面31公里處,海拔1410米—2271米之間,中心地段南北延伸十幾裏,東西寬數裏。山中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最高峰海拔2271米。
在困鹿山上的原始森林中,巨木參天、葉片芬芳。
由於山路險峻迷亂,連敏捷的鹿群都會被困住,故而得名“困鹿山”1985年修訂的《普洱縣誌》中記載,“困鹿”是傣語,“困”意為山坳,而“鹿”意為鳥雀,所以困鹿山困的不是鹿,而是鳥雀,關於這座山的姓名解釋便看得出這個地方的歷史變更。
據記載,雍正七年(1729年),困鹿山茶園被清政府定為皇家御用茶園,貢茶的採摘和製作均由官府派兵監製,秘而不宣,外人很難得知貢茶製作的方法。尤其是到了每年春茶採摘的季節,清朝便會派專門的軍隊把守在整片山頭。把所有制好的緊壓茶全部運抵京城,進貢朝廷,普通百姓根本喝不到這裏上好的春茶,也正是因此,困鹿山皇家古茶園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好茶當然不會被輕易埋沒的,近幾年來,隨著普洱茶熱的興起,以及製作工藝的傳承,困鹿山得以重見天日,並以貢茶和皇家御用茶園雙重身份亮相。
困鹿山古茶園茶質如此獨特與其別具一格的生長環境是分不開的。這裏的普洱茶樹大小葉種混合而生,野生型、過度型、栽培型同時存在的,對於探究普洱茶發展和茶樹多樣性具有較好的科考價值。
土壤通氣性好,富含鐵等礦物質,給茶樹提供了充足的營養物質,也讓困鹿山茶有了一種獨特的岩韻與甜度。也正是這特殊的生長環境和優質土壤條件,造就了困鹿山古樹茶獨特的風味特徵。

乾茶:條索肥壯緊結,芽毫顯露,色澤墨綠潤澤,紋理清晰;

湯色:湯色金黃透亮

口感:口感豐富。困鹿山古樹茶風格獨特,有別於雲南普洱茶三大產區內的絕大多數普洱茶,既不像班章陽剛霸氣,也不似易武陰柔綿長,更不似勐庫渾厚氣重,而是以“雅”著稱。
困鹿山古樹茶入口微苦,隨即苦化回甘,口感上同時兼具香、甘、甜、滑四大特點,即茶香清雅、回甘快速、甜度較佳、湯質淳滑,且喉韻甘潤持久,氣韻上揚而沉實。
困鹿山古樹茶尤為出眾獨特之處在於其香氣,其茶香清雅、高銳、持久、韻長,別具風味。

More from this accountSee all

癸卯生普臨滄冰島(茶香有蜜,本真甜韻)

有一個古老的傣族村寨叫做“冰島”,傣語“扁島”或“丙島”,意思是用竹 冰島是臨滄市雙江縣著名的產茶村,雙江是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北回歸線橫穿雙江,氣候是典型的南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這裏終年雲霧繚繞,氣候濕潤。 普洱茶來自生長在雲霧高山的雲南大葉種茶樹,茶芽肥厚柔嫩,內含各種豐富物質,有益化學成份含量高,醫療保健功效強。據茶葉科學研究資料顯示:雲南大葉群體的水浸出物達48.75%;茶多酚32.5%;兒茶素總量179.54(mg/g)。與外地名茶相比,雲南大葉種茶茶葉的水浸出物高出3~5個百分點,茶多酚高5~7個百分點,每克的兒茶素含量高出30~60 mg。獨特的優良原料,是形成普洱茶獨特品質風格的物質基礎。 普洱茶品質最根本的特徵出自於它是"能喝的古董"。茶葉一般來說都有要喝新鮮的,但普洱茶是茶葉中惟一有生命力的茶葉,它可以在自然中呼吸,在空氣中持續發酵,存放越久茶香越醇,香氣高銳持久,是雲南大葉種特有的獨特香型,它滋味濃烈,醇厚穩健,湯色紅濃明亮,越陳越香,隨著陳期的 冰島普洱茶的品鑒“六看一體會”: 一、看葉形 冰島茶的條索肥厚、芽峰顯豪,茶青的顏色油潤褐黑色。仔細看,他們的外形是有區別的,冰島茶的採摘功夫很規範,一芽二葉,條索清晰。 二、看香氣 冰島茶的香氣很柔和,與茶湯相生相隨相伴,掛杯持久而不事張揚,關於冰島茶的香型,因為各人嗅覺的差異,或者製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總體感覺,以花果香型為主,就像冰糖橙的。 三、看湯色 冰島春茶的湯色蜜黃前兩泡稍有渾濁,二泡後轉黃。夏秋茶的湯色則淡,三泡後而後轉黃亮。不過從湯色分辨,的確不易,也不准,建議湯色不作為分辨的主要因數。 四、看回甘生津 產於臨滄的許多茶回甘表現都不錯,其苦盡甘來的口腔感覺也是人們迷戀喝茶的原因之一,冰島茶一樣具有很好的回甘。 五、看耐泡程度 冰島茶連泡20泡,依然湯色黃亮,滋味醇濃,沒有衰敗的跡象。其他品種無法可比。 六、看茶底 也就是泡飲結束以後的茶渣。冰島茶的葉底厚實、飽滿、葉形完整油潤,很關鍵的一點就是非常柔軟有光。 七、體會喉韵 冰島茶的喉韵在品飲的整個過程中都能感知,這種感覺也是因人而異,就是喉部對茶香以及生津所產生的 後續體驗,如果齒頰間感到餘香有韵,若有似無,未雨潤生,口腔愉悅,身心愉悅的話,對冰島茶也算登堂入室了。

癸卯生普須立貢茶(厚重持久,湯水飽滿)

據《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志》記載:“縣內碧溪區須立所產的“須立茶”曾列為清代貢品。” 思茅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長、文博副研究員黃桂樞先生在其著作《普洱茶文化大觀》中也有這樣的記述:“清代雍正年間以來,宮廷將普洱茶列為貢茶,視為朝廷進貢珍品。 清乾隆六十年(1795),定普洱府上貢茶4種:團茶、芽茶、茶膏和餅茶。作為貢茶的還有景穀民樂秧塔白茶,即‘白龍須貢茶’和墨江的‘須立貢茶’。”墨江的“須立貢茶”即是墨江縣碧溪須立山上出產的一芽二、三葉的“瓦雀嘴”須立。 須立貢茶古茶山位於墨江縣聯珠鎮,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氣溫16.9-18℃。年降水量1323-1435mm。土壤為赤紅壤、紅壤。須立貢茶在清代為皇家貢茶,聯珠鎮是茶馬古道上著名驛站。 須立貢茶在清代為皇家貢茶,聯珠鎮是茶馬古道上著名驛站。清代雍正年間以來,宮廷將普洱茶列為貢茶,視為朝廷進貢珍品。 古茶山主要位於墨江縣聯珠鎮的菜園、班中、碧勝、勇溪村,村民主要是哈尼族,茶山面積約643公頃,呈塊狀分佈,代表品種有菜園村的大葉綠茶、碧勝村的須立貢茶等。相比較而言菜園村茶園的管理比須立貢茶所在的碧勝村要好一些,長勢更強。碧勝村的須立貢茶園內保存了一定樹齡比較老的古樹,是清代貢茶的原產地。 有關“須立貢茶”的口頭傳說有很多,這其中比較可靠的一個版本為: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年間,雲南普洱府管轄他郎撫彝廳。他郎撫彝廳有個碧朔城,碧朔城南面有座須立山。須立山上有幾百棵大葉子茶樹。雲霧繚繞著這個小小的茶園,陽光雨露滋潤著這個小小的茶山。每日裏香飄山野,芬芳醉人。 須立山中有個須立寨,寨裏有個哈尼人,人們都喊他王老哥,他是這茶山的主人。當地彝、漢、哈尼寨人無不對王老哥熟悉,經常來他家串門,他滿腔熱情地泡茶招待。客人們臨行,他毫不吝惜地抓一把一芽兩至三葉的‘瓦雀嘴’春茶尖送他們請家人品嘗,自己卻只吃老茶葉子。 須立貢茶古茶山口感特點:須立貢茶香氣厚重持久、湯水飽滿,口感最好!

癸印生普易武薄荷塘 (口感清涼、喉韻持久)

薄荷糖是易武的一個產區,屬於一線名山頭,易武薄荷糖古樹茶是很多茶人心中的好茶,每年春茶都有很多的發燒友聚集到這裏,薄荷糖古樹茶十分受茶人青睞,源於薄荷糖獨特的口感。薄荷糖古樹茶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茶湯細膩甜潤,湯感柔和厚重,甜度高,香氣足,餘韵悠長的特點。 薄荷塘普洱茶產地位置,薄荷塘隱於深山之中,海拔1800米左右,是原始森林的一個小寨子,而薄荷塘茶園面積並不大,樹齡極老,東一棵西一棵,產量極稀,去薄荷糖的路很難走,山也很難爬,崎嶇驚險,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薄荷塘才與世隔絕,造就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好的水土養育好的茶樹。   薄荷塘茶區生態壞境非常原始,古樹茶都是生長在國有林中,山巒疊嶂,溪澗填壑,清塘若隱,薄荷若現。到處都是參天大樹,名貴木材。附近還有一條山泉,源源不斷撫育著這片茶區。茶園四周有鬱鬱蔥蔥的高大樹木蔽護,常年接受漫射光照射,人在裏邊不熱不燥,涼爽怡人,由於常年接受漫射光照射,古茶樹在無人干預的條件下以最原始最生態的方式自然生長,汲取天地靈氣,接受日月光華的滋養。 薄荷塘普洱茶特點 1、茶形   薄荷塘普洱茶茶形條索肥厚,摸起來比較厚實,墨綠長梗,有時也呈褐紅或深栗色,芽毫勻整特多。沖泡後的薄荷塘普洱茶葉底肥厚黃綠,顯得嫩勻肥壯有彈性。 2、茶香   薄荷塘普洱茶茶香馥鬱,花香高揚,沖泡後香氣清新優雅。薄荷塘普洱茶放置的時間越長,香氣會隨著內質轉化發生變化,變得愈發柔和起來,聞之令人迷醉。 3、口感 薄荷塘普洱茶沖泡後茶湯金黃亮閃,入口醇潤、口感清新、水路細膩、香甜滑潤,湯感綿厚、清冽欲醉、內勁野性十足,苦澀味極微,並帶有一絲絲薄荷之涼。

癸印生普臨滄-昔歸(岩骨花香,剛柔並濟)

頭頂大雪山, 腳踏瀾滄江,低海拔也能出好茶。 邦東鄉,隸屬於臨滄市臨滄區,地處瀾滄江中游,古茶園面積約為5000畝,主要集中在邦東村委會,曼崗村委會等海拔800~ 1300米、土壤肥厚、植被茂盛的適生地帶,如果你從邦東駕車到大朝山西鎮,不用下車就能沿路欣賞一片有著100多年歷史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樹群落。 邦東域內海拔最高的臨滄大雪山有3429米,而最低的昔歸村,卻只有700米,近2700多米的巨大高度差,形成了這裏高山峽谷的獨特風貌,也讓這生長於不同海拔區域的茶樹,有了明顯的差異性。 早在宋朝時期,昔歸茶就是大理國的宮廷御茶,清末民初時期,《緬寧縣誌》也有提及:“邦東鄉則蠻鹿、錫規尤特著。蠻鹿香茶色味之佳,超過其他茶區,所惜者,產量無多,不應外人之求耳。”這裏所說的”錫規“就是昔歸,“蠻鹿”就是“忙麓”。 在邦東茶業的發展中,昔歸茶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邦東茶葉種植始於雍正年間,盛於清末民初時期,《緬寧縣誌》亦有記載:“自清宣統元年( 1909年),由署通判房星東,購頒茶籽分發各鄉栽種,當時成活者已數十萬株。”由此可見,在民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邦東茶園面積呈數十倍增長,成為了如今邦東古樹茶的中流砥柱。 如今昔歸 也基本不存在過度採摘,人為破壞少,茶樹長勢高大,生態環境也非常好。 以往說的最多的是“高山雲霧出好茶”,而有意思的是,昔歸卻被稱為“雲南唯一一個高緯度低海拔出好茶的地方”,這主要是因為這裏獨特的氣候,以及大江提供的雲霧庇護。 昔歸古茶園所在的忙麓山位於瀾滄江邊,清晨時溫度較低,大江附近霧氣彌漫,而中午溫度升高,上騰的熱氣受高山阻隔,又難以散開,使得這裏的晝夜溫差大,濕度大,降水量和氣溫又終年穩定。 這種獨特的“低熱河谷氣候”,讓昔歸的古茶樹能持久接受來自雲霧的呵護,也使得昔歸茶多年來品質穩定,很少受到大旱多雨等特殊天候的影響,而且春茶與秋茶的品質也相對接近,這種獨一份的自然滋養,已經不亞於終年雲霧繚繞的班章茶區,也難怪昔歸茶能在名聲不顯的邦東茶區強勢崛起。

癸卯生普迷帝貢茶 (山韵明显,杯底留香)

說起迷帝茶,其實它的歷史非常悠久,明朝神宗年間就有種植茶葉,後來成為清代貢茶,是與曼松、困鹿山一樣少數有確切記載的貢茶之一。只可惜,大多數人只聽過易武貢茶的“瑞貢天朝”之名,而很少聽聞 “歲俸京師”的迷帝茶。 迷帝以前叫作“米地”,當年乾隆皇帝在喝了此茶後,說了一句:朕,品茗無數,此茶色香味俱佳。並賜了一塊“歲俸京師”的牌匾,回贈給米地茶鄉,讓人每年上貢。 此匾由幾代經營米地茶的趙氏家族世傳保存,在60年代中遭遇損毀,而後米地貢茶的子孫又自己刻匾掛於家中。被皇帝誇讚的米地茶,細膩,香甜,水侵出物足,以鮮甜感迅速俘獲帝王心,從此改名“迷帝”,成就一段佳話。 迷帝屬於墨江新撫鄉,藏在無量山脈的哀牢山系。古茶園主要分佈在米地、破木、會佘三處,最老的古茶園在米地,有300餘畝,被當地人稱為“皇家古茶園”。 這裏海拔1800多米,年均氣溫16℃,相對濕度80%,而茶葉中氨基酸和芬芳物質的含量,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的降低而增加。 因此,迷帝茶中所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等有益物質的含量相較於一般茶品要高出30%-60%,喝得到香氣,同時也能喝出清涼感。 喝這款迷帝茶時,品嘗的是幾百年前的貢茶滋味。秀氣的葉片,泡開後滋味鮮爽,苦澀極低,卻有著飽滿的茶湯,湯中飄著蘭花的香氣。 蘭花香與果凍湯感迷帝是中小葉種,幹茶香氣柔和,不是那種高銳的香氣。但是香氣入水,茶湯中帶有些許蘭香,細細滑滑的湯感喝起來像在吸果凍。 湯色黃綠透亮,葉底勻齊。喝完一泡茶,味蕾記住了它,喉嚨記住了它。茶香在口腔裏持久不散,陣陣的回甘,令嘴巴像刷過牙一樣的清爽。 鮮香細潤,喝得到香。 愛喝茶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啦!

癸印生普易武-颳風寨(順滑細膩、清爽甘冽)

颳風寨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易武鄉,在邊境,與老撾接壤,距離鄉政府31公里,路途偏遠。 颳風寨,屬於易武茶區。距離麻黑村委會23.00公里,距離鎮32.00公里,海拔1203.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2100.00毫米,是一個比較原始的瑤族寨子。 颳風寨,邊境森林、雲霧深處,一座神秘而古老的村寨沒有去過颳風寨的人,永遠無法想像這個寨子的現狀。偏僻、孤獨、靜止、安然。 林壑深而絢美,佳木秀而甜潤。溪流清而質柔,野芳發而幽香。易武颳風寨,山韻悠遠,香幽質柔。 整塊茶地被原始森林環抱,周圍樹木林立,草木繁盛,苔蘚、蕨類等寄生植物隨處可見,生態環境極佳。這裏的古樹茶在這數百年間,就和這些原始樹木、花草相依相生。由於其他樹木的遮擋,茶樹生長比較緩慢,而且屬於陽光漫反射,有益於茶葉生長。 颳風寨古樹茶的幹茶條索肥碩厚實,粗壯,顯毫,色澤油潤, 沖泡後茶湯程金黃色,通透迷人。茶湯入口柔順細膩,有油質感。水路細,來不及細品,已經流入喉嚨,再次沖泡,口感變得更加飽滿,有微苦澀的感覺,茶湯的厚度也體現出來,並且隨之而來的是強烈的山野韻。雖然有苦澀感,但化的很快,隨之而來的就是回甘生津的感覺。泡了三泡以後,可以感覺到明顯的茶氣,茶氣是既含蓄內斂又剛猛強勁的,由柔至剛,給人以明顯的層次感 。 特點:條形肥厚、色澤烏潤、甜醇中含天然濃郁的蜜香,柔滑細膩中藏著強勁卻內斂的茶氣,苦澀而含蓄,喉韵綿延悠長。尤以後期變化之美見長,新茶初品甜味當先,喉韵深,香氣足,後期變化湯水厚實,滋味飽滿,苦底和澀味退去,陳香之韵漸出。颳風寨的氣韵,高香,回甜,是生茶的典型代表。更為可貴的是每泡的優韵讓茶友入醉,後期變化之後能讓人體會到越陳越香的魅力。颳風寨古樹茶可以稱作高標準的普洱茶。

癸卯生普老班章(霸猛茶氣,強勁回甘)

“班章"二字源自傣語:“巴渣",意為:“一條魚",漢語音譯為:“班章"。 老班章位於擁有“中國普洱茶第一縣"之稱的勐海縣布朗山上,因為出產的普洱茶剛勁強烈、充滿霸氣,成為業界典範,從此以山頭為名。據古書記載,班章的古樹茶主要是布朗山的布朗先民所種,布朗族人遷走後,便把這些古茶樹留給了愛伲人 老班章茶園絕佳的生態環境,是老班章獨一無二滋味和深厚底蘊的根本。標準的大葉種茶,條索粗壯,芽頭肥壯且多絨毛,強烈的山野氣韻,突顯的古樹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蘭花香與花蜜香之間。 湯色金黃透亮,茶湯稠而厚、茶氣足、茶湯口感飽滿,分佈均勻,生津快,回甘長,很有厚度和剛度,能明顯感覺到茶湯的勁度和力度。相比易武、冰島的柔美,老班章的剛烈,霸氣外露,更顯王者氣質。十個人喝老班章,十個人都會說老班章“霸氣”。到底形容的是什麼滋味? 1.表現濃厚、濃強,來自於茶葉中高含量的水浸出物。普洱茶國家標準規定,合格的曬青茶應達到35%以上的水浸出物。而 據雲南省茶科所所長何青元介紹,老班章水浸出物含量高達55%,勐庫大葉種冰島和易武茶則基本保持在48%-50%之間, 很難超過50%以上的含量。如此高的水浸出物,支撐了茶湯在口腔中形成強烈的味覺感受,為“霸氣”打下堅實基礎。 2.苦底顯著,對於頂級普洱茶——老班章而言,苦味往往是不可缺少的精髓。苦底,也是老班章霸氣滋味的要素之一。 老班章的苦,除了茶多酚,還來自茶園中的苦茶變種。苦茶變種是主要分佈於布朗山系的一類變種茶樹,因為苦茶鹼含量更高而得名,最突出的特徵就是苦味明顯。 茶中的苦味不僅支撐起了整個茶湯的骨架,還豐富了整體味覺的層次。這就像一道菜,如果從頭至尾只有一種甜未免顯,得平淡乏味。唯有苦與甜融合在茶中,上演一出跌宕起伏的好戲,帶來猛烈的回甘,才令人欲罷不能。 3.協調性好,不熟悉老班章的人,會誤以為“霸氣”就等於純苦,以至於喝到一泡並不苦的老班章時,以為自己喝到了假茶 事實上,如果你喝到的是寡苦的老班章,更值得懷疑其真實性。 真正的老班章茶入口雖有苦底,但苦能夠迅速化開,並刺激口腔不斷生津。除了苦之外,還伴隨著高香和甜感。這是因為 茶葉中含量同樣很高的氨基酸和糖苷類物質中和了滋味中的苦味,起到了平衡、調和的作用。 老班章的“封王之路”不可複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癸卯生普曼松貢茶(质厚味美,甘香可口)

曼松是極富盛名的貢茶產地,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象明鄉,在倚邦只有曼松茶是供皇帝專用的貢茶。 據史料記載,皇帝特指定曼松茶葉為貢茶,其他寨茶葉一概不要。 明成化年間,地方官員到京城上貢,選遍六大茶山各寨之茶,最後發現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用開水沖泡後“站立不倒”,於是便使馱馬送到朝中。憲宗皇帝品過此茶後讚不絕口,當即確定該茶為朝廷專用“貢茶”。 其後一直延續到清朝,曼松茶也一直都是皇家專用的貢茶。 曼松皇家茶園位於象明彝族鄉,共有3片茶地:曼松的王子山、背陰山,還有一處是靠近曼臘的一個傣族寨子茶園。但茶地產量偏少,所在之處地勢高峻,朝有霧鎖,暮有雲遮,生態環境適宜。時至今日,皇家古茶樹是極少,站立不倒的制茶技術也無人傳承。但是,曼松茶“高香甘醇”的古韻尚存。 "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曼松的土壤是一種風化葉岩土,呈紫紅色。當地人流傳著它有“遇水成泥,遇風成石”的特性。並且土壤的通氣性好,為透水性和保水性良好的酸性土壤,富含鐵、鋅等微量元素。大面積的茶石共生環境,石與茶生,茶與石長。茶樹與岩石土壤共生,根深葉茂,茶石相伴相生。汲取豐富的微量元素,內含物質豐富而協調。茶以石眠,石滋茶蔭,岩韻天成 得天獨厚的氣候與酸性紅壤,賦予了曼松獨特的鮮甜和香氣。"高山雲霧出好茶" 曼松茶產區整體海拔都比較高,曼松新寨海拔在1000米左右,王子山、背陰山兩處產地的海拔在1200米—1400米之間,海拔越低,平均氣溫較低,茶葉生長緩慢,利於茶葉香氣前體物和水解酶類的積累。高山雲霧多,光中的漫射光強,茶葉中糖類和氨基酸含量就會比較高。 聞香: 香氣含而不露,高揚沉醉、花香、蜜香、蘭香、獨特的麥香、香氣高揚,冷杯後香氣持久迷人。 品味: 甘甜純合,滿口生津、茶香清揚甜蜜而特別,入口細膩柔滑、淡雅、清甜隨之而來,其味甘香可口,甜軟、順滑如蜜,苦澀味較輕,回味悠長、茶氣十足,穩定性好。 葉底: 均勻肥嫩、葉底柔韌鮮活、長期珍藏轉化後更佳。 皇家貢茶,稀少珍貴。希望有茶緣之人,都能品味到它的“高香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