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Friends 23,790

需訂餐請直撥089-862326

帳號簡介

從1939年(昭和14年) 開始在月台叫賣蕃薯餅(池上飯包的前身)開始算起。池上飯包整整走過了七十二年的光輝歲月,也是台灣目前最具歷史代表的月台飯包。雖經過多年來不斷的創新與成長,而這份「用心做給出外人吃的飯包」的初衷卻始終沒變,如今更將池上飯包的精神擴散到全台灣每一個角落。 以懷舊古早味將池上飯包相關年代的文化忠實的呈現出來,包含月台叫賣文化、電影間文化、茶室文化、洗衣場文化、柑仔店文化、學堂文化、稻米文化,也把阿嬤當初製作飯包的場景原汁原味呈現出來。 如今可以在本館感受在月台上買飯包在火車上吃飯包的情景,也體驗古早飯包月台叫賣,也能作農家碾米DIY,也能在復古教室裡聽著導覽人員講飯包故事,在參觀農具之餘也能親自玩玩看早期農具知道農家的辛勞,離開前也能寫上館方準備的祈福卡片或黑板塗鴉到此一遊。 文化故事館裡裡外外都是文化的展現,用餐、休憩、體驗、照相都讓遊客玩得不亦樂乎,加上保留原味的古早味飯包,讓本館成為花東著明景點之一。

Mixed media feed

【主要服務項目】See more

池上飯包(多種口味)

80元起

池上米、農特產品專賣

請來電詢問089-862326

池上飯包文化、歷史故事展覽

免費自由參觀(有語音導覽)

【池上飯包沿革】See more

西元1939年

「池上飯包前身」將番薯切片刨絲裹上特製麵粉糊油炸,用簡單的麻油紙包覆販售。

西元1948年

「第一代池上飯包」以類似日式御飯糰的形式,加上用月桃葉包裹綁上麻繩販售。

西元1962年

「第二代池上飯包」因戰後經濟復甦豬肝供不應求而拿掉改燒肉,烤肉乾改成香腸,蛋餅應台鐵要求改成魯蛋,並加上豆乾與蔭瓜,此時也首度使用木盒當包材。

西元1978年

「第三代池上飯包」因大坡池米蝦越趨稀少而拿掉,醃製黃蘿蔔改成醃薑片,一度使用醃鹹菜但又拿掉,並蓋上木片販售。

西元2000年

「第四代池上飯包」確立使用醃鹹菜來增加飯包風味,並也發展出圓木盒飯包(此時悟饕開始接手經營)。

Country or region: Unspec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