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中港慈裕宮

Friends 1,032

你好~歡迎加入竹南中港慈裕宮

帳號簡介

竹南早期是先民拓殖苗栗中港溪流域的橋頭堡,因為竹南位於基隆和鹿港的正中間,所以原名「中港」。清乾隆、道光年間,中港地區曾是艋舺和鹿港間最繁榮的港口。當時中港是台灣南來北往的中繼站,中港溪口船帆點點,來自對岸漳、泉兩地,和台灣南北各地的貨物在此上下,好不熱絡。滄海桑田,幾經地形變遷,和長期河川泥沙淤積的結果,「中港」成為了歷史名詞,廟前老街也趨向沒落,但名列三級古蹟的慈裕宮風華依然如昔。 竹南中港有兩座媽祖廟,一座稱為內媽祖,即今的「慈裕宮」,另一座位於後厝,稱為外媽祖,即今的「龍鳳宮」。慈裕宮又稱「中港媽祖廟」,素有「小湄洲」之稱,以廟中前殿保存初期之楹聯:「極坤德之洋洋聖母實為大聖母,新斯廟之亦亦瀛州別有小湄州」為證。 慈裕宮相傳創建自明永曆十二年(西元一六五八年),位於中港溪畔的塭仔頭,當時僅是茅草屋;因位置靠近大陸為重要港口,貿易殷商、商賈密集,也由於廟地狹小,後來乾隆四十八年(西元一七八三年),隨著先民開墾中港內移至開元里的鹽館前,地方父老集資在當時市集密佈的中港南門口重建慈裕宮。清乾隆年間曾與北港朝天宮,東港朝隆宮,並稱「台灣三媽祖」。 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因泉、漳分類械鬥,廟宇遭焚毀,再加上廟址基地低窪,逢雨必淹;於是精心勘測挑選「浮水蓮花穴」的現址,歷時十二年,在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完成遷建,慈裕宮現有規模即奠基於此時。當時的慈裕宮似朵浮水蓮花,被四周溪流環繞,僅以日出橋與溪流上的小竹筏為通行方式。 此後又歷經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民國七年、五十五年、六十年、七十一年大小整修與擴建,民國七十四年八月由內政指定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民國八十八年因逢九二一大地震,進行古蹟修護,搭建臨時行宮,終於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修復完成,但礙於古蹟法,廟前不能有大型牌樓與雕塑品,原本廟前高至屋頂、雕像莊嚴的泥塑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均已成為歷史;正殿於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修復完成,目前仍進行後殿的重建工程。

Mixed media feedSee more

Country or region: Unspec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