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醫診所

Friends 3,262

COVID-19 ✅清冠一號⭕️

「1110915新制」清冠一號

公費COVID-19治療用臺灣清冠一號申請補助方案(抗病毒藥物Paxlovid 、molnupiravir不適用)
111年9月9日修訂 適用條件如下:
公費清冠一號之適用對象
(不含❌孕產婦、❌12歲以下兒童及❌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者❌已領過清冠一號)
應具有下列任一項條件:
(一)確診新冠肺炎症狀輕微,
且具下列任一「重症風險因子」之病人。
重症風險因子包括:
1.年齡≧65歲、
2.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者、
3.糖尿病HbA1C、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高血脂、高尿酸、不含高血壓)
4.慢性肺疾(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 肺病)、結核病、
5.癌症、
6.慢性肝病(肝硬化、脂肪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
7.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 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腦中風及其後遺症)、 失智症、癲癇
8.具免疫風濕疾病、
9.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
10.過敏史(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
🆘以上需有健保雲端慢簽紀錄或✅檢驗報告3個月內登載為主。

(二)確診新冠肺炎呈現發燒、咳嗽症狀明顯,且需使用氧氣之病人。

視訊看診常見問題

Q
視訊看診要主動傳什麼資料?要等嗎?

A
要等!所以請先主動傳以下三項,傳好等櫃檯人員主動聯繫。

如果沒反應,就是前面很多人,請耐心等候。

1. 截圖健保卡或身分證正反面上傳。

2. 拍傳西醫檢查陽性證明(健保快易通、隔離通知單、簡訊含CT值)或已視訊完畢截圖。

3. 傳《基本資料》
(加入好友後,請填寫手機號碼、目前居住地或隔離地址)

Q
醫師會開清冠一號給我嗎?
A「清冠一號」藥性偏涼,某些體質較弱或胃腸虛寒吃了會有明顯副作用,因此中醫師會確認您症狀符合、有處方之必要,才會開立「清冠一號」給您。

症狀不符合、沒有需要使用到「清冠一號」,中醫師就會開其他更適合的健保科學中藥處方給您。

因此,預約掛號不代表一定會開「清冠一號」給您唷!

醫師對症開藥會更加符合您的體質、症狀、病程,也可避免「清冠一號」所導致的腹瀉等副作用,敬請多加利用。

視訊看診須知See more

快篩陽請先至西醫判讀再看中醫

雲林縣快篩視訊判讀診所一覽

中醫視訊看診前準備

1.健保卡正面截圖 2.電話/地址(身分證背面) 3.確診通知或簡訊或隔離書

臺灣清冠一號治療同意書

臺灣清冠一號個案治療同意書 您已被診斷為新冠肺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確診個案,經中醫師辨證論治,評估治療效益與風險後,適合使用臺灣清冠一號(NRICM 101)口服治療,降低轉為重症之風險。 目前臺灣清冠一號之療效及安全性已有部分證據支持,經臨床及基礎研究驗證,臺灣清冠一號具有(1)抑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棘蛋白結合,減少病毒感染細胞、(2)抑制病毒蛋白質複製酶,阻止病毒產生、(3)調節細胞激素,避免產生免疫風暴之功能,因此我國已發布緊急使用授權(EUA)核准於臨床使用,以治療輕度至中度SARS-CoV-2感染且可能發展為重症之高風險患者。 由於臺灣清冠一號尚未取得我國藥物許可證,係以緊急授權藥證方式提供病患使用,使用前需謹慎評估用藥之安全及必要性,並需取得使用相關人員同意及填寫「臺灣清冠一號個案治療同意書」。如果您同意接受治療,請確認已被告知需實施此項治療的原因、可能發生之不良反應,以及若拒絕此項治療之優、缺點。 接受治療後的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1. 臺灣清冠一號的藥性偏涼,少部分腸胃比較虛弱、敏感者,有可能在服用後出現輕微的腹瀉。但目前尚未發現其他嚴重副作用。 2. 更多風險和副作用信息,請諮詢您的中醫師,並請注意,並非所有與新冠肺炎治療相關之風險和副作用都是已知的。您的中醫師可能會調整您的藥物來幫助減輕副作用。一些副作用是暫時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副作用可能很嚴重,並且會持續一段時間。

長新冠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

Q1:什麼是長新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大多數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會完全康復,但有證據表明大約10%至20%的人,在從最初的疾病中恢復後會經歷各種中長期影響,這些中長期影響統稱為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或長期新冠(long COVID)。 此外,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定義,新冠長期症狀、長新冠、急性新冠後症狀、SARS CoV-2急性感染後遺症 (PASC) 、新冠長期影響和慢性新冠也都是指稱新冠後遺症。 Q2:長新冠症狀有哪些?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七八七人常見九大後遺症,分別為呼吸道、掉髮、紅疹、憂鬱、焦慮、失眠、心悸、胸痛,以及國外常討論的腦霧等神經認知功能症狀等。 「長新冠」症狀有哪些。指揮中心提供 「長新冠」症狀有哪些。指揮中心提供 Q3:哪些人染疫後容易出現長新冠? 美國CDC研究發現,確診後曾住院或重症患者、確診前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未接種新冠疫苗者、在確診期間或之後曾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患者,以及受到醫療資源不均影響的弱勢族群,都比較容易出現後遺症。 Q4:目前台灣有多少人出現長新冠? 衛福部今年2月開設「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截至6月8日已有108家院所參與,其中41家醫院,共收案787人,收案醫院縣市及人數分布以台北市420人、新北市201人最多。 Q5:染疫康復後出現長新冠,有何管道可求助? 健保署與衛福部共同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提供確診解除隔離後6個月內之康復者,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照護期限為6個月。只要掛一次號,就能由跨科別醫師看診。 Q6:哪些食物可幫助防止長新冠? 不少確診者康復後,身體仍出現頭痛、胸痛、失眠,甚至腦霧等問題,對此營養師楊哲雄就在臉書「好食課」,分享幾項重要營養素及食材,幫助民眾預防長新冠。 營養師楊哲雄就在臉書「好食課」,分享幾項重要營養素及食材,幫助民眾預防長新冠。 •糙米、肝臟:維生素B1、B6、B12及葉酸參與身體代謝及神經功能的維護,可多吃糙米、全麥、肝臟等食材,或補充維他命B群來補充營養。 •芭樂:維生素C可減少體內發炎情形,幫助改善胸悶、喉嚨痛及肌肉酸痛等不適,其他富含食材包含奇異果、小番茄、木瓜、青椒、苦瓜。 •杏仁:維生素E具抗氧化及抗發炎能力,可幫助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造成的傷害。 •日曬乾香菇:維生素D可調節免疫系統,幫助我們增強免疫力,預防二度感染,可藉由多出門曬曬太陽,由自體生成維生素D。 •青椒:木犀草素能抑制神經發炎,減緩認知能力下降。 •洋蔥:槲皮素調節免疫,可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的生成,促進體內抗發炎反應。 •鮪魚:維持免疫系統正常功能,缺乏硒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容易有二度感染,或病毒於體內感染更為嚴重,其餘富含食材包含糙米、巴西堅果、牛肉、蛋。 •牡蠣:鋅幫助提升免疫,保護細胞免於發炎損傷,且能促進組織修膚,其餘富含食材包含甲殼類、南瓜籽、牛肉、糙米。 •鮭魚:ω-3脂肪酸助減緩發炎反應及紓解壓力,改善肌肉酸痛等不適,其餘食材可吃秋刀魚、鯖魚、核桃、亞麻仁油、魚油。

長新冠預防

Omicron 就像感冒?後遺症有什麼症狀?什麼又是長新冠呢?

抗病毒藥物與清冠一號交互作用

抗病毒藥物與清冠一號交互作用不建議混合使用

COVID-19

video

COVID-19

Notice

清冠一號Q&ASee more

清冠一號Q&A

清冠一號Q&A

清冠VS抗病毒藥物

清冠VS抗病毒藥物

衛生福利部防疫專用臺灣清冠一號

衛生福利部防疫專用臺灣清冠一號

Health & safety

  • Sanitized surfaces
  • Regular ventilation
  • Sanitized seats
  • Hand sanitizer dispensers

Mixed media feed

最新疫情See more

COVID-19 每日即時疫情

COVID-19 每日最新疫情

COVID-19 全台確診地圖

Covid-19 全台確診地圖

COVID-19 中醫視訊診所地圖

COVID-19 「中醫視訊診所地圖」

中醫針灸傷科服務See more

$150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P被動運動(passive range of motion) J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 D深層按摩(deep friction massage) L淋巴按摩(lymph massage) S淺層按摩(superficial massage) P壓痛點鬆弛術(deep pressure release) N神經鬆動術(nerve mobilization) M筋膜鬆弛術(myofacial release) C結締組織按摩(connective tissue massage)

$150運動治療(Movement Therapy)

伸展運動(flexibility exercise) 主動運動(active exercise) 阻力運動(resisted exercise) 耐力運動(endurance exercise) 呼吸運動(breathing exercise) 平衡及協調運動(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training) 功能性運動(functional training) 神經誘發運動(facilitation exercise) 模組化運動(special exercise)

FAQSee more

  • A「清冠一號」裡共有十味藥材,分別是:魚腥草、板藍根、黃芩、桑葉、薄荷、荊芥、防風、全瓜蔞、厚朴與炙甘草。其功效即是順應痊癒條件來進行組合配伍,可分為四大類:
    1. 抗病毒:魚腥草、板藍根、黃芩;
    2. 增加呼吸道防護、減少病毒入侵:桑葉、薄荷、荊芥、防風;
    3. 袪除病理產物(如:發炎液、痰液):全瓜蔞、厚朴;
    4. 調節其他各味藥物、維護體能:炙甘草。

  • A可以;「清冠一號」的藥材,在典籍文獻中沒有對姙娠階段(對母體與胎兒)或哺乳階段(對母體與嬰兒)的藥物禁忌之相關記載,相當安全,因此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都可以服用。(需由醫師處方)

  • A嬰幼兒也需要醫療照護,「清冠一號」的藥材相當安全,在典籍文獻中沒有對嬰幼兒服用禁忌之記載,因此,嬰幼兒也可以服用清冠一號;但是,用藥的劑量,則需依照體重換算調整!就我們的治療經驗,年紀最小的患者是一位美國8個月大的小孩,在服用清冠一號後,獲得痊癒。

COVID-19 確診後遺患

video

什麼是長新冠?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染疫康復者指引」,一般人罹患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後4週症狀即會逐漸好轉。但有些患者在感染後4週甚至更久的時間仍不斷出現症狀。這樣的情形被稱為長新冠或後新冠症候群(Post COVID-syndrome)。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這樣的長期影響定義為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Post COVID-19 Condition),指在感染病毒後3個月,仍出現無法解釋且持續超過2個月的症狀。這些症狀通常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分析,感染Omicron變異株出現長新冠後遺症的比例是7.1%,而在施打3劑疫苗後,感染Omicron分型BA.1及BA.2各有約8%及9%的長新冠患者。另外,根據還未經同儕評審的日本研究顯示,Omicron長新冠的比例是5.6%,遠遠低於Delta變異株的55.6%。

感染Omicron 何美鄉:長新冠後遺症比例較其他變異株低
莫德納研發新版疫苗 用作追加劑更能對抗Omicron

長新冠有哪些症狀?

長新冠的症狀會出現於全身,包括疲倦、呼吸困難、胸痛、認知功能障礙、睡眠障礙等。部分患者心血管、腎臟、皮膚及內分泌系統也有症狀。另外,孩童還可能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造成身體發炎、發燒,嚴重甚至可能休克致死

研究:男性確診COVID-19 可致睪丸受損
英估約200萬患者有新冠長期症狀 疲倦最常見
東京官方分析 Omicron咳嗽倦怠後遺症比率增
台灣目前有多少長新冠案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8日說,這一波感染Omicron康復後出現長新冠個案約百餘例,以今年染疫人數破百萬人規模來說比例不算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9日則表示,截至6月8日全台COVID-19康復者門診收治人數有787例。

羅一鈞說,台灣先前感染Alpha、Delta的個案很多有併發肺炎,出現肺纖維化、呼吸窘迫,這一波Omicron比較沒有觀察到這樣的情形,不過因觀察期長達6個月,個案是否會增加還要後續追蹤。

哪些醫院有長新冠門診?

由於長新冠的影響是全身性的,全台共107間醫療院所設有「康復者門診」,提供患者,讓患者不必奔波各科,民眾可到「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專區查詢醫療院所及聯絡方式。

北市14醫院設康復者特別門診 整合治療長新冠
如何緩解後遺症帶來的不適?

長新冠後遺症可能持續一段時間,要如何與後遺症共處,疾管署建議患者應多了解自身狀況,保持規律運動與良好睡眠,並避免過量接收疾病相關資訊以減輕壓力。若身體出現異狀,也要適時尋求醫療協助以控制病徵。

世界衛生組織也針對後遺症患者可能出現的情況列出明確的指引,提供需要的人做參考。以呼吸困難為例,世衛建議平躺、墊高頭部、坐下時頭部前傾、靠牆站立等方式減緩不適,並以鼻子呼吸嘴巴吐氣、上下台階的方式調整自己呼吸的節奏。

指引也列出需要就醫的狀況,若呼吸狀況沒有好轉甚至惡化,出現胸痛、暈眩、說話有困難、嚴重焦慮等症狀,就要盡快尋求醫療協助。

長新冠後遺症會不會傳染?

不會,後遺症不會傳染給別人。由於後遺症主要是由病毒對身體的損害或免疫系統造成,因此後遺症並不會傳染給別人。

為何會有長新冠?

關於長新冠產生的原因相當複雜,但根據美國醫學會及衛福部資料大致可分為3種:病毒對細胞造成直接損傷、感染造成免疫系統失調及長期住院所造成。

COVID-19的傷害不僅限於呼吸系統,還可能造成全身多重器官的併發症,致使患者無法完全康復並持續出現症狀。另外,由於COVID-19病毒擅於躲避人體免疫系統,促發免疫失調,可能造成患者身體出現過度發炎反應,也是長新冠後遺症的成因之一。

第3種原因則與患者長期住院有關,過去研究發現,曾入住加護病房的病人會出現衰弱、肌肉無力的情況,可能與缺乏活動、營養狀況差有關,且不僅是身體機能,認知、心理狀態也可能造成損害,這樣的病症被稱為加護病房症候群。

COVID住院病患認知恐受損 衰退程度相當老了20歲
誰比較容易有長新冠?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整理出幾項因素,女性、高齡者及健康狀況不佳者,出現長新冠的風險較常人高。感染初期症狀超過5種的人比起無症狀感染者,出現長新冠的機會高出3.5倍。

另外,根據一項發表在「細胞」期刊上的研究顯示,若是患者在感染初期體內病毒量較高、體內有會攻擊自身細胞的「自身抗體」,曾感染過人類皰疹病毒第4型,或患有第2型糖尿病,也都會增加長新冠出現的風險。

Social media

Follow us on social media

長新冠 Long COVID Food See more

新冠恢復期優化飲食重返健康

新冠恢復期:如何優化飲食結構 更快更好重返健康?

Post-Covid Diet & Nutrition!

Post-Covid Diet & Nutrition! Post-COVID recovery can be challenging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as it affects the immune system. Shweta Bhatia, founder of Mind Your Fitness helps you dive deep into dos and don’ts of post-COVID diet & nutrition that will help in the process of recovery.

16 Foods You Should Eat During

16 Foods You Should Eat During COVID-19 That Will Boost Your Immune System

Country or region: Taiwan